目前分類:Linux 教學 (9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以下教學文章中,不但介紹各種常見的 linux 指令,也解說linux作業系統的運行模式。

linux是免費、公開、且開放原始碼的作業系統,

不僅可以在網路上任意下載,

(如這是linux ubuntu的下載點 :https://www.ubuntu-tw.org/modules/tinyd0/ )

且任何使用者都可以自由的使用linux的原始碼,不論是進行修改、或是發布,而不會造成侵權問題。

 

linux常被用來架設伺服器,做為網站後端的資料庫與服務提供者。

也因其免費的好處,常被中小企業、學校用來建置公司內部的網路環境與資料庫。

 

* 朋友們若是覺得本教學對您有幫助,請點個讚~

 

1. 基本操作指令:

Linux 基本操作

 

2. bash shell 的介紹與操作:

Bash shell 簡介

bash alias

bash type

bash shell 基本輸入與輸出

bash shell 變數設定

bash shell 環境變數

bash 進站顯示與登入顯示

bash 標準輸入與輸出

bash 問號變數

bash 連續執行命令

bash 管線符號

 

3. vim(一種文字編輯器)的介紹與操作:

vim 基本操作

vim 教學 開啟多檔案

vim 教學 暫存備份檔

 

4. linux 帳號管理:

linux 帳號管理 UID與GID

linux 帳號資訊紀錄檔

linux 帳號檢查指令

linux 群組的觀察與切換

linux 用root身分管理使用者帳號

linux 用root身分管理群組

linux 一般使用者可用的指令

linux 使用者身分變換

linux 使用者切換成root身分

 

5. linux 檔案與資料夾(目錄)管理:

linux 檔案管理

linux 目錄操作

linux Path環境變數

linux 檢視檔案資訊

linux 複製檔案

linux 刪除檔案

linux 移動檔案位置

linux 取得路徑中的檔案名

linux 查看純文字檔內容

linux 查看二進位檔案內容

linux 修改檔案時間

linux touch指令

linux 觀察檔案類型

linux 檔案的隱藏屬性

linux which指令

linux 檔案搜尋

linux find 用法

linux 檔案內容的處理

linux 檔案名稱限制

 

6. linux 檔案使用的權限:

linux 檔案使用權限

linux 檔案使用權限2

linux 更改擁有者與群組

linux 更改徑物權限

linux 檔案或目錄的特殊權限

linux 更改檔案或目錄的特殊權限

linux 檔案的預設權限

linux ACL權限

 

7. 檔案的壓縮、打包、備份:

linux 壓縮與打包

linux gzip 指令

linux bzip2指令

linux tar指令

linux 檔案備份

linux 備份指令

 

8. 系統例行性工作的設定:

linux 例行性工作

linux 循環性工作

linux crontab

linux crondtab指令的限制

linux 系統循環工作

linux 例行性工作的關機後處理

 

9. 登錄檔(log file):

linux 登錄檔

linux 登錄檔內容

linux 登錄檔輪替

linux 管理登錄檔的技巧

 

10 程序 (process)

linux 程序

linux 背景程序

linux nohup

linux 查看程序

linux 用動態模式查看程序

linux kill與程序

linux 程序與檔案

 

11. daemon

linux daemon

linux daemon相關系統檔

linux 獨立啟動型daemon

linux 統一控管型daemon

linux chkconfig

 

12. 網管指令

linux 與網管有關的設定檔

linux ifconfig

linux route

linux ip

linux ping

linux traceroute

linux netstat

linux 查詢節點

linux wget 下載指令

linux tcpdump

 

13. 遠端連線

linux 遠端連線簡介

linux ftp連線

linux ssh連線機制簡介

linux 使用ssh連線實際操作

linux ssh伺服器設定

linux ssh連線的操作

linux ssh下載與上傳

 

 

 

 

 

 

按此前往程式語言教學目錄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以下教學文章中,不但介紹各種常見的 linux 指令,也解說linux作業系統的運行模式。

linux是免費、公開、且開放原始碼的作業系統,

不僅可以在網路上任意下載,

(如這是linux ubuntu的下載點 :https://www.ubuntu-tw.org/modules/tinyd0/ )

且任何使用者都可以自由的使用linux的原始碼,不論是進行修改、或是發布,而不會造成侵權問題。

 

linux常被用來架設伺服器,做為網站後端的資料庫與服務提供者。

也因其免費的好處,常被中小企業、學校用來建置公司內部的網路環境與資料庫。

 

* 朋友們若是覺得本教學對您有幫助,請點個讚~

 

1. 基本操作指令:

Linux 基本操作

 

2. bash shell 的介紹與操作:

Bash shell 簡介

bash alias

bash type

bash shell 基本輸入與輸出

bash shell 變數設定

bash shell 環境變數

bash 進站顯示與登入顯示

bash 標準輸入與輸出

bash 問號變數

bash 連續執行命令

bash 管線符號

 

3. vim(一種文字編輯器)的介紹與操作:

vim 基本操作

vim 教學 開啟多檔案

vim 教學 暫存備份檔

 

4. linux 帳號管理:

linux 帳號管理 UID與GID

linux 帳號資訊紀錄檔

linux 帳號檢查指令

linux 群組的觀察與切換

linux 用root身分管理使用者帳號

linux 用root身分管理群組

linux 一般使用者可用的指令

linux 使用者身分變換

linux 使用者切換成root身分

 

5. linux 檔案與資料夾(目錄)管理:

linux 檔案管理

linux 目錄操作

linux Path環境變數

linux 檢視檔案資訊

linux 複製檔案

linux 刪除檔案

linux 移動檔案位置

linux 取得路徑中的檔案名

linux 查看純文字檔內容

linux 查看二進位檔案內容

linux 修改檔案時間

linux touch指令

linux 觀察檔案類型

linux 檔案的隱藏屬性

linux which指令

linux 檔案搜尋

linux find 用法

linux 檔案內容的處理

linux 檔案名稱限制

 

6. linux 檔案使用的權限:

linux 檔案使用權限

linux 檔案使用權限2

linux 更改擁有者與群組

linux 更改徑物權限

linux 檔案或目錄的特殊權限

linux 更改檔案或目錄的特殊權限

linux 檔案的預設權限

linux ACL權限

 

7. 檔案的壓縮、打包、備份:

linux 壓縮與打包

linux gzip 指令

linux bzip2指令

linux tar指令

linux 檔案備份

linux 備份指令

 

8. 系統例行性工作的設定:

linux 例行性工作

linux 循環性工作

linux crontab

linux crondtab指令的限制

linux 系統循環工作

linux 例行性工作的關機後處理

 

9. 登錄檔(log file):

linux 登錄檔

linux 登錄檔內容

linux 登錄檔輪替

linux 管理登錄檔的技巧

 

10 程序 (process)

linux 程序

linux 背景程序

linux nohup

linux 查看程序

linux 用動態模式查看程序

linux kill與程序

linux 程序與檔案

 

11. daemon

linux daemon

linux daemon相關系統檔

linux 獨立啟動型daemon

linux 統一控管型daemon

linux chkconfig

 

12. 網管指令

linux 與網管有關的設定檔

linux ifconfig

linux route

linux ip

linux ping

linux traceroute

linux netstat

linux 查詢節點

linux wget 下載指令

linux tcpdump

 

13. 遠端連線

linux 遠端連線簡介

linux ftp連線

linux ssh連線機制簡介

linux 使用ssh連線實際操作

linux ssh伺服器設定

linux ssh連線的操作

linux ssh下載與上傳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ssh直接從一個ssh伺服器下載徑物(檔案或資料夾),或者是上傳徑物給ssh伺服器:

(1) ssh伺服器下載徑物:

scp 選項 使用者帳號@伺服器IP位址伺服器主機名稱:原始徑物 目標徑物

可以使用者帳號的身分連入該伺服器,將伺服器內的原始徑物下載到本機上,以目標徑物為名來儲存。

其中,常用的選項有:

-r:若原始徑物是個目錄,就要用這個選項。否則無法下載。

範例如:scp -r mike6201@140.115.17.101:~/dirtest diraa

表示要以mike6201的身分進入位於140.115.17.101的伺服器,並將家目錄下的dirtest目錄下載到客戶端本機的當前目錄下,並以diraa為名。

(2) 上傳徑物給ssh伺服器:

scp 選項 原始徑物 使用者帳號@伺服器IP位址伺服器主機名稱:目標徑物

可以使用者帳號的身分連入該伺服器,將本機內的原始徑物上傳到伺服器上,以目標徑物為名來儲存。

其中,常用的選項有:

-r:若原始徑物是個目錄,就要用這個選項。否則無法上傳。

範例如:scp -r dirbb mike6201@140.115.17.101:~/dirdemo

表示要以mike6201的身分進入位於140.115.17.101的伺服器,並將客戶端本機上、當前目錄下的dirbb目錄上傳到伺服器中,以dirdemo為名。

 

 

上一篇:linux ssh連線的操作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以客戶端的身分,連線入一個ssh伺服器,並且操作此伺服器:

ssh 使用者帳號@伺服器IP位址伺服器主機名稱 選項

便可以用ssh,以使用者帳號的身分連入該伺服器。注意,使用者帳號須為伺服器中已建立的帳號。如:ssh mike6201@140.115.17.101

(1) 其中,常用的選項有:

-p N:表示要連入伺服端的第N號埠口。通常伺服端會將埠口開在22號,所以此項若不寫,預設就是連向伺服端的第22號埠口。但有些伺服端並不將埠口開在22號,此時就須要用此-p N來指定了。

-f 指令:表示僅用ssh、以使用者帳號的身分進入該伺服器執行指令(並不登入伺服器),執行完成後就仍回到原先的環境。

(2) 在用ssh連線、進入到伺服端後,若要退出伺服端回到原先環境,可用此指令:exit

(重要!):若用戶端是第一次用ssh與該伺服器連線,則在進入伺服器之前會出現類似訊息:

The authenticity of host '伺服器IP位址' can't be established.

RSA key fingerprint is eb:伺服器公鑰的指紋.

Are you sure you want to continue connecting (yes/no)?

此時,輸入yes表示要繼續進行連線,輸入no表示取消連線。

若輸入yes,則客戶端主機就會將伺服端的公鑰給紀錄下來,放在客戶端主機上的~/.ssh/known_hosts這個檔案底下。事實上,客戶端主機每次在進行ssh連線時都會自動檢查這個檔案,去比對伺服端的公鑰是否有被記錄在此檔案上,若有,則直接進行連線;若無,就會出現上述的訊息。

 

 

上一篇:linux ssh伺服器設定

下一篇:linux ssh下載與上傳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ssh伺服器的基本設定:

ssh的基本設定檔是/etc/ssh/sshd_config。其語法有二:井字號#之後的文字是註解,其餘者每一行都是一個設定項。常用的設定項如下:

Port NN是正整數。表示伺服器使用第N個埠口來傳遞ssh的資料。N的預設值是22

Protocol NN的值可為1(表示ssh的版本是version1)或2(表示ssh的版本是version1)。若要同時使用兩者,則此項應寫為Protocol 1,2

ListenAddress IP位址:表示伺服器只去傾聽來自該IP位址之客戶端的請求。也就是說,只有來自該IP位址之客戶端的請求才被允許與伺服器連線。若此項設定為ListenAddress 0,0,0,0、或此項被註解,都表示伺服器會傾聽所有客戶端的請求。

LoginGraceTime NN是正整數。表示客戶端對伺服器發起連線後,若在N秒內還沒有輸入密碼、完成登入的話,就中斷此連線。

PermitRootLogin yesno:表示是否允許遠端的客戶端使用root身分登入伺服器。建議最好不要(設定值改為no),以減少安全性的風險。

HostKey 路徑:表示使用路徑上的檔案作為ssh伺服器的私鑰。

SyslogFacility 事件類型:決定ssh伺服器所產生的事件是屬於哪種事件類型,不同的事件類型將被儲存在不同的登錄檔中。預設的事件類型AUTH,也就是說,ssh的事件會被記錄在/var/log/auth.log這個登錄檔中。若欲知道ssh事件訊息,可使用:cat /var/log/auth.log | grep ssh

關於登錄檔與事件類型,請參看「Linux作業系統第十九章~登錄檔」。

LogLevel 訊息種類:表示將ssh伺服器產生的「訊息種類與比該訊息種類更加危險的訊息,給記錄在登錄檔中。其他則不紀錄。

PasswordAuthentication yesno:表示客戶端連線入伺服器、取得使用者身分時,是不是需要輸入使用者密碼。建議設為yes,否則伺服器易被陌生人隨意進入。

PermitEmptyPasswords yesno:表示客戶端連線入伺服器、輸入密碼時,是否允許輸入空的密碼來登入(PasswordAuthentication這個設定項有關)建議設為no,否則伺服器易被陌生人隨意進入。

PrintMotd yesno:表示當客戶端登入ssh伺服器後,是否顯示/etc/motd這個檔案的內容,給客戶端做為參考資訊。

PrintLastLog yesno:表示當客戶端登入ssh伺服器後,是否顯示客戶端上次登入的時間,給客戶端做為參考資訊。

TCPKeepAlive yesno:若設為yes,則當有用戶端與伺服端成功連線後,伺服端每隔一段時間會發出一個TCP封包給用戶端,用來確認用戶端是否仍在線。若設為no,則不會發出TCP封包去做確認。

UsePrivilegeSeparation yesno:此項目與安全性有關。建議應為yes,否則可能產生安全性上的問題。

 

 

上一篇:linux 使用ssh連線的步驟

下一篇:linux ssh連線的操作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Linux系統中進行ssh連線的具體步驟:

(1) 伺服器啟動ssh

ssh伺服器A啟動ssh服務(服務名稱為sshsshd)。系統會自動確認在/etc/ssh/目錄下是否存在著公鑰A和私鑰A:公鑰A的副檔名通常為pub,而私鑰A通常沒有副檔名。

/etc/ssh/目錄下,常見的公、私鑰檔名有:

公鑰檔名

私鑰檔名

說明

ssh_host_key.pub

ssh_host_key

ssh(version1)所建立出來的公、私鑰。

ssh_host_rsa_key.pub

ssh_host_rsa_key

ssh(version2)利用RSA演算法所建立出來的公、私鑰。

ssh_host_dsa_key.pub

ssh_host_dsa_key

ssh(version2)利用DSA演算法所建立出來的公、私鑰。

/etc/ssh/目錄下沒有這些公、私鑰,則系統會自動建立。

從上述可知,若伺服器A的管理員沒有刪除這些公、私鑰,則這些公、私鑰便會持續被使用,直到天荒地老。

※ 註(重要!)若伺服端的ssh公、私鑰遺失,而管理員想手動重新產生這些公、私鑰,其語法為:

ssh-keygen -t dsa -f sshdsa私鑰的完整路徑

ssh-keygen -t rsa -f sshrsa私鑰的完整路徑

例如:

ssh-keygen -t dsa -f /etc/ssh/ssh_host_dsa_key

ssh-keygen -t rsa -f /etc/ssh/ssh_host_rsa_key

即可手動重新產生這些公、私鑰。過程中若系統有要管理員輸入passphrase,可直接按<enter>鍵略過亦無妨。ssh-keygen的詳細用法在以下會談到。

(2) 伺服器A接到客戶端B的連線請求:

在接到請求後,A會把公鑰A公布在網際網路上,以讓B取得。

(3) 用戶端B收到公鑰A

用戶端B會先到己方的~/.ssh/known_hosts檔案中,檢查裡頭是否有關於公鑰A的紀錄:

若有,表示雙方應在以前就有連線過,故A應是值得信賴的連線對象,直接進入下一步驟。

若無,表示雙方應是第一次連線,此時系統可能會詢問B的使用者,是否真要和A連線?若使用者回答是,則將公鑰A加入~/.ssh/known_hosts檔案中,並進行下一步驟。否則取消連線。

註: 若伺服器A因為某些原因而刪除或遺失了其公鑰,勢必要再建立另一把公鑰。這時,若B還要再和A連線,因為A的公鑰換了,所以B會以為是和A第一次連線,而將新的公鑰A加入~/.ssh/known_hosts檔案中。

(4) 用戶端建立公鑰B、私鑰B,並將公鑰B傳送給伺服端A。通常,公鑰B、私鑰B在用戶端主機上所存放的位置,使用者是很難自行找到的。

(5) 雙方正式開始連線,進行通訊。

 

 

上一篇:linux ssh連線機制簡介

下一篇:linux ssh伺服器設定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ssh(secure shell protocol) :

※ 前註:筆者使用的Linux版本是Ubuntu10.04,並且使用:

apt-get install openssh-server

來安裝sshssh的服務名稱正是「ssh」,故安裝完後,可用:

service ssh status來查看ssh是否安裝成功、是否有啟動。

 

ssh連線的加密機制簡介:

ssh連線之所以較具有保密性,是因為其對雙方傳輸的資料進行加密(encryption) ,且只有資料接收者自己才有能力解密(decryption) 。所以,就算資料在傳輸途中被有心人士竊取,該有心人士既無能解密,也就不會有洩密問題。其機制,稱為「非對稱式加密(asymmetric encryption)」,說明如下:

設今有一主機A要和主機B連線,則主機A在連線之前會用一種「RSA演算法」產生一對「鑰匙」,包括「公鑰(public key)」和「私鑰(private key)」:

公鑰:由主機A對外發送,網路上的任何人都可以取得(當然主機B也可以取得)。乃是用來加密的,不能解密。

私鑰:由主機A自己保存,且不能外洩給任何人知道。乃是用來解密的。

而主機B在獲得A的公鑰(簡稱公鑰A)後,可以藉由RSA演算法、來利用公鑰A為資訊加密,然後將加密後的資訊傳給A。而此資訊只有私鑰A能解密,就算是公鑰A也不能解密,且無法由公鑰A去推算出私鑰A。如此,確保了此資訊只有發送端B與接收端A能知道,大大增加了保密性。

而由於連線是雙方互傳訊息,故B也同樣要製作一對公鑰B和私鑰B,將公鑰B發送出去,而將私鑰B妥善保存。由此可知,每一次的連線中,雙方都要產生公鑰和私鑰,共計四把鑰匙。

※ 順便一提:目前,ssh有兩個版本(version 1version 2),兩者都使用非對稱式加密,而version 2比較先進、也更為安全,可盡量利用。

※ 註一:要利用ssh向對方連線,要先確認這個「對方」是否有提供ssh服務。通常,我們稱「有提供ssh服務的主機」為「ssh伺服器」。

※ 註二:「保密性」與「安全性」並非同一個概念。ssh連線機制雖具保密性,但卻曾被發現有安全性上的漏洞。使用ssh,除非是要架設一個ssh伺服器,否則若只是單純想利用遠端連線來操控遠端主機,最好是在防火牆中限定能從遠端登入的IP,勿讓ssh對整個網際網路上的不明連線都「來者不拒」。

 

 

上一篇:linux ftp連線

下一篇:linux 使用ssh連線實際操作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

利用ftp機制進行遠端連線時需先做確認:

※ 使用者的本機上是否有安裝ftp連線軟體?

※ 想要連線的伺服器,有沒有提供ftp連線的服務?

若以上兩者成立,才能夠連線到伺服器。

1. ftp指令的使用方法:

ftp IP位址 埠口號  或是  ftp 主機名稱 埠口號

可以利用ftp協定連線入該主機名稱IP位址埠口號可寫可不寫,若不寫,則預設是用21埠進行連線。

2. ftp連線成功後,會進入ftp的環境。在此環境下,常用的指令有:

help?:可以查詢此環境下所有可以使用的指令有哪些。

dir:查看當前目錄下有哪些目錄及檔案。

cd 目錄名:進入到該目錄中。而cd ..也可回到上一層目錄。

mkdir 目錄名:建立以此目錄名為名的目錄。

delete 徑物名:刪除以此徑物名為名的徑物。

get 徑物名:下載此徑物到本機上。

mget 字元*:下載當前目錄下、其名稱以字元為開頭的所有徑物到本機上。

put 徑物名一 徑物名二:將本機上名為徑物名一的徑物,上傳到ftp伺服器上,並以徑物名二為名。

bye:離開此ftp的環境。也就是退出ftp連線的意思。

 

 

上一篇:linux 遠端連線簡介

下一篇:linux ssh連線機制簡介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1. 遠端連線:

若一台主機有連接上網際網路、並且提供遠端連線(我們稱這樣的主機叫做「遠端連線伺服器」,也就是server),則使用者可在異地透過網路連線到該伺服器,登入其系統、取得可供操作的shell以及相關權限,並且直接依據權限來操作該伺服器。適用於伺服器的遠端管理、工作站(workstation)遠端操控。

※ 註:工作站,指的是運算能力極強大、遠勝一般個人電腦的主機,搭配超大的硬碟空間當作資料庫,以供多個使用者在不同的遠端,同時去操作它、進行各自的「工作」。這所謂的工作,通常指的是需要巨量運算的分析、演算、統計等等很難在個人電腦上執行的工作。

 

2. 常見的遠端連線的機制介紹:

telnet:此機制是早期的遠端連線機制。由於其資訊在網路上是以「明碼(plain code)」傳輸的,故保密性風險很高,現已多不採用。

ssh:其資訊在網路上傳輸時並非以明碼傳輸、而是有經過加密,較具保密性。乃是當今主要的遠端連線機制。

Xdmcp:此類的機制不同於telnetssh在登入後是取得文字介面的操作主機,而是取得圖形介面操作主機。圖形介面雖然可用滑鼠操作,但傳輸時的資料量遠比文字介面來的大,可能會影響操作時的便利性。

ftpftp是「file transfer protocol(檔案傳輸協定)」的縮寫,主要用於伺服端與客戶端之間傳輸檔案時。ftp亦是以明碼傳送,故也有洩密的風險。

 

 

上一篇:linux tcpdump指令

下一篇:linux ftp連線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tcpdump指令來查看本機所接收與發送的封包:

tcpdump是一款軟體(有些版本的Linux系統可能在預設上並沒有安裝此軟體),其功能多元、用法複雜,在此僅介紹一些常用且基本的功能,即是查看封包的接收(或發送)時間、來源、目標、甚至是封包內容等等。用法如下:

tcpdump 選項 -i 網卡代號 篩選格式

輸入此指令後,系統開始進入監聽模式而對該網卡進行監聽,並且持續回報監聽的內容。若要終止監聽模式,可按<ctrl>+<c>

※ 註:另有許多圖形介面軟體可查看封包,如wireshark…等,在此不介紹。

(1) 其中,選項有:

-q:簡化查詢結果,再顯示出來。

-nn:顯示來源主機和目標主機時,用其IP位址以及埠號來表示(預設是主機名稱來表示)

-A:用ASCII解碼封包資料後顯示出來。

-X:用16進位碼顯示封包資料,也用ASCII解碼封包資料後顯示,兩者可做對照。

-e:顯示封包中之訊框的表頭(預設是顯示TCP封包的表頭)。因此顯示來源主機和目標主機時,會用實體位址來表示。

-c N:表示在監聽到N個封包後就停止監聽。

-w 檔案名:將進入監聽模式後、直到退出監聽模式期間,所有的監聽內容儲存在該檔案中(而非顯示在螢幕上)。不過所儲存的內容可能是經過編碼,需要用tcpdump -r 檔案名 來解碼才能讀取。

(2) 監聽模式可以透過篩選格式的設定,篩選掉使用者不感興趣的封包,而只顯示一些特定的封包。篩選格式條件式組成。

(2-1) 條件式代表要篩選留下的封包,常用的條件式如下:

host 主機名稱host IP位址:表示與該主機名稱IP位址有關的封包。

net 某個網段的net ID:表示與網段有關的封包。

src host IP位址src net 某個網段的net ID:表示其來源主機IP位址是IP位址的封包,或其來源主機的網段net ID某個網段的net ID的封包。

dst host IP位址dst net 某個網段的net ID:表示其目標主機IP位址是IP位址的封包,或其目標主機的網段net ID某個網段的net ID的封包。

port N:和N號埠口有關的封包。

src port N:來源埠口為N號埠口的封包。

dst port N:目標埠口為N號埠口的封包。

通訊協定:表示使用該通訊協定的封包。通訊協定可為tcpudp等。

(2-2) 條件式條件式之間可用and連接,表示條件式之間交集;亦可用or連接,表示條件式的聯集。

(3) 監聽模式中會顯示監聽結果。一個封包的資訊,顯示在同一行。例如,輸入tcpdump -nn -c 5 -i eth0 tcp,顯示的封包資訊為:

01:28:52.426090 IP 192.168.1.103.55952 > 202.43.192.109.443: Flags [P.], seq 1:374, ack 1, win 92, options [nop,nop,TS val 1572161 ecr 1846681710], length 373

其中,各項目說明如下:

01:28:52.426090

表示此封包由主機接收或者由主機發送的時間,在01時、28分、52.426090秒。

IP

表示此封包透過IP協定來傳輸。

192.168.1.103.55952 >

表示此封包的來源主機之IP位址。最後面的55932是埠號。

202.43.192.109.443:

表示此封包的目標主機之IP位址。最後面的443是埠號。

Flags [P.]

[]內的字母表示此封包的控制旗標。

seq 1:374

表示此封包的「封包序號」。在資料開頭的序號為1,資料結尾的序號為374,結尾序號與開頭序號相減之值,代表封包資料量大小(僅是封包所要傳輸的資料量,並非封包總長度),單位是byte

※註:一般所謂的「封包序號」,是指資料開頭的序號。

ack 1

表示此封包的「確認序號」。

win 92

表示此封包的「window(剩餘緩衝器容量) 」為92 bytes

options [nop,nop,TS val 1572161 ecr 1846681710]

表示此封包的「options」,不在此討論。

length 373

表示此封包的資料量是 373 bytes

 

 

 

上一篇:linux wget下載指令

下一篇:linux 遠端連線簡介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利用wget指令下載網路上的檔案:

透過瀏覽器、在網路上所能看見的資訊,包括網頁、文字檔、圖片、音樂、影片等,其實都是存放在伺服器中的檔案,由客戶端瀏覽器向伺服器提出請求,請求提供此檔案,然後將此檔案下載到瀏覽器中顯示出來。其寫法為:

wget URL網址 -O 路徑名

可以將該URL網址上的檔案下載到本機上,並以路徑名儲存。如:

wget http://XXX/index.html -O ~/aa.html

便是將http://XXX/index.html這個html檔案給下載,並儲存在家目錄底下、以aa.html為名。

※ 註:現今,有許多網址只有寫上網域名稱,而沒有寫下網頁文件檔的路徑(yahoo奇摩的首頁網址為:https://tw.yahoo.com),因此,若是:

wget https://tw.yahoo.com -O aa.html

會造成下載失敗。

 

 

上一篇:linux 查詢節點

下一篇:linux tcpdump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查詢節點的IP位址或網域名稱:

網路節點的網域名稱,會被記錄在DNS伺服器(網路上有許多DNS伺服器)中。Linux系統若要查詢IP位址與網域名稱的對應,就要連接到自己常用的DNS伺服器。而這個常用的DNS伺服器的IP位址被記錄在/etc/resolv.conf檔案中。

(1) host -a 節點網域名稱

可連線到/etc/resolv.conf檔案中紀錄的DNS伺服器,取得該節點網域名稱IP位址,並且顯示。-a 可寫可不寫,若沒寫,只顯示IP位址。若有寫,會顯示該節點網域名稱的一些細部資訊。

註一:host -a 網域名稱 IP位址,表示連線到位於IP位址DNS伺服器來查詢,而不連線到/etc/resolv.conf檔案中紀錄的DNS伺服器。

(2) nslookup 節點IP位址或網域名稱

連線到/etc/resolv.conf檔案中紀錄的DNS伺服器,可利用節點IP位址節點網域名稱,也可利用節點網域名稱節點IP位址

 

 

上一篇:linux netstat

下一篇:linux wget 下載指令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利用netstat指令,查詢主機目前的連線狀態:

(1) 查詢路由:

netstat -r:與route指令功用相同,會顯示路由表。

netstat -rn:與route -n 指令功用相同,會顯示路由表。而顯示時,只需顯示往段的IP位址,而非顯示網域名稱。這樣節省連線時間。

(2) 查詢主機連線狀態,寫法為:

netstat 選項

其顯示結果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以Active Internet connections (w/o servers)為開頭,表示主機對網際網路的連線狀態;第二部分是以Active UNIX domain sockets (w/o servers)開頭,表示主機內部的各個程式的聯絡狀態,與網路連線無關。

在此,僅討論與網路連線有關的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顯示的資訊預設為包含六個項目,各項目的名稱會顯示出來,如:

Proto Recv-Q Send-Q Local Address         Foreign Address       State

各項目名稱之下,每一行代表一個連線。各項目說明如下:

Proto:表示此連線所使用的協定名稱。

Recv-Q:遠端主機連線到本機,並將封包傳送到本機時,封包會被暫存到本機的「接收佇列(receive queue)」中,而本機再從這個接受佇列拿取封包。這個Recv-Q項目,就是指目前接收佇列內的資料容量(單位為byte)。要注意,封包被暫存到本機的接收佇列中、直到封包被本機取走,所花的時間極其短暫(通常是幾個毫秒),因此使用netstat時,Recv-Q的值通常為0。若長時間偵測到Recv-Q值不為0,便有可能是受到「阻斷服務攻擊(denial of service)」。(此敘述宜複審)

Send-Q:本機將封包傳送到遠端主機之時,封包會被同時複製到本機的「發送佇列(send queue)」中,待本機獲得遠端的「確認(acknowledgement) 」,便將發送佇列中的封包清除。這個Send-Q項目,就是指目前發送佇列內的資料容量(單位為byte)。此項目之值時常為0(此敘述宜複審)

Local Address:表示此連線在本機的IP位址和埠口號。以socket(IP位址:埠口號)的方式表示。

Foreign Address:表示此連線在遠端的IP位址和埠口號。以socket(IP位址:埠口號)的方式表示。

State:該連線的連線狀態。常見的值有:

ESTABLISHED:表示該條連線已經建立。

SYN_SEND:表示本機正在發出一個SYN封包,請求對方建立連線。

SYN_RECV:表示遠端正在發出一個SYN封包,請求本機建立連線。

FIN_WAIT1:表示此連線正在結束當中,且socket已經關閉。

FIN_WAIT2:表示此連線已經結束,而socket正在關閉當中。

TIME_WAIT:在四向交握完成之後,會等待一小段時間再關閉連線。TIME_WAIT表示正處於這一小段時間當中。

LISTEN:表示該條連線正在被本機「傾聽」之中。也就是說,該條連線並沒有建立,而是本機在等待著是否有遠端提出建立連線的請求。

(2) netstat 選項 之中,選項有:

-a:顯示所有State的連線(預設並不顯示所有State的連線)

-n:表示顯示時,只需顯示節點的IP位址,而不要顯示網域名稱。

-t:只顯示使用TCP協定之連線的狀態。

-u:只顯示使用UDP協定之連線的狀態。

-l:只顯目前正在被「傾聽」中之連線的狀態。

-p:顯示該連線所提供之服務,在本機上對應到的PID和程序名稱。會在顯示時多出一個項目,名稱為PID/program name

-c N:每隔N秒,再顯示一次netstat指令的查詢結果。

(3) netstat -s:顯示與每個協定有相關之連線、有相關之封包的統計紀錄(包括目前所開啟的連線數、接受到的封包數)

 

 

上一篇:linux traceroute

下一篇:linux 查詢節點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利用traceroute指令來檢查路由(檢查了從本身到目標節點之間的連線還通過了那些節點)

traceroute 指令會發出封包(預設是UDP封包)去偵測每個經過的節點,並得到這些節點的回應。traceroute的用法為:

traceroute 選項 目標節點的IP位址或網域名稱

(1) 如:輸入traceroute 168.95.1.1 (168.95.1.1是中華電信的IP位址)後,會顯示如下列的資訊:

traceroute to 168.95.1.1 (168.95.1.1), 30 hops max, 40 byte packets

 1  140.115.17.254 (140.115.17.254)  0.838 ms  0.798 ms  0.897 ms

 2  cc-phy.ncu.edu.tw (203.72.244.49)  0.575 ms 203.72.244.185 (203.72.244.185)  0.683 ms  0.811 ms

 3  TYFO-4901.hinet.net (61.222.83.106)  2.640 ms  2.641 ms  2.609 ms

 4  TYFO-3012.hinet.net (211.22.39.102)  2.141 ms  2.095 ms TYFO-3011.hinet.net (211.22.39.250)  3.342 ms

 5  tpdt-3011.hinet.net (220.128.8.82)  4.031 ms  3.980 ms tpdt-3012.hinet.net (220.128.9.82)  4.477 ms

 6  r4035-s2.tp.hinet.net (220.128.3.53)  1.204 ms  1.129 ms SKC1-3012.hinet.net (220.128.2.5)  1.232 ms

 7  TPDB-3407.hinet.net (210.59.204.217)  1.244 ms  1.196 ms  1.193 ms

 8  220-128-32-67.HINET-IP.hinet.net (220.128.32.67)  1.249 ms  1.249 ms  1.355 ms

這表示從來源節點到目標節點間共經過8個節點。上述顯示的資料,除了第一行外均是各個節點的資訊。以第2行為例,各項目說明如下:

1:表示這是從來源節點到目標節點的路徑上,所經過的第1個節點。

140.115.17.254 (140.115.17.254):表示此節點的IP位址或網域名稱。

0.838 ms  0.798 ms  0.897 ms:發出的偵測封包會偵測此節點的反應時間,共偵測三次。此項為這三次偵測的結果。

(重要!):有些節點的資訊可能只呈現三個星號*,這表示該節點可能不允許別人對之進行封包偵測(為避免有心人士利用封包進行攻擊),故無回傳資料。

(2) traceroute 選項 目標節點的IP位址或網域名稱之中,選項有:

-n:表示顯示時,只需顯示節點的IP位址,而不要顯示網域名稱。這樣節省連線時間。

-U:表示用UDP封包進行偵測。這是預設值。

-I:表示不使用預設的UDP封包,而改用ICMP封包進行偵測。

-T:表示不使用預設的UDP封包,而改用TCP封包進行偵測。

–i 網卡代號:若己方主機上有超過一張網卡,便須指定由哪張網卡送出封包進行偵測。如:traceroute –i eth0 168.95.1.1

 

 

上一篇:linux ping

下一篇:linux netstat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ping指令來偵查某IP位址上的節點是否在線(節點,指的是一切具有IP位址、並以網路卡連接的裝置,可能是路由器,也可能是主機)

ping指令會發送一連串的echo request封包」給目標節點,若目標節點在線,則每接到收一個來源節點來的「echo request封包」,就會發出一個「echo reply封包」給來源節點,封包裡就記錄著關於此次連線的一些資訊給來源節點去做解讀。

echo request封包」和「echo reply封包」都是以ICMP協定來運作,這兩個都屬於ICMP封包。順便一提,ICMP封包是被包含在IP封包內傳送的。

ping 的用法為:

ping 選項 目標節點IP位址或網域名稱

(1) 例如:輸入ping 168.95.1.1 (168.95.1.1是中華電信的IP位址)後,會顯示如下列的資訊:

64 bytes from 168.95.1.1: icmp_seq=1 ttl=247 time=1.53 ms

64 bytes from 168.95.1.1: icmp_seq=2 ttl=247 time=1.51 ms

64 bytes from 168.95.1.1: icmp_seq=3 ttl=247 time=1.57 ms

64 bytes from 168.95.1.1: icmp_seq=4 ttl=247 time=1.56 ms

每一行代表一個「echo reply封包」中的資訊,以第一行為例,說明如下:

64 bytes:表示此「echo reply封包」的大小是64bytes(echo reply封包」的大小與「echo request封包」相同)。註:在網路上真正傳送的是IP封包(「echo reply封包」是ICMP封包,被包含在IP封包裡面),而IP封包通常比ICMP封包多20bytes。於此例中,可知其IP封包大小為84bytes

from 168.95.1.1::表示此「echo reply封包」是從168.95.1.1這個IP位址傳來的。此項可能顯示目標節點IP位址,也可能顯示目標節點的網域名稱。

icmp_seq=1:表示此「echo reply封包」是在執行ping之後,第1個被接收到的。

ttl=247time of live的縮寫,也就是IP封包表頭中的「封包生存期」。其值通常預設為255(若目標節點的IP位址位於區域網路中,則ttl預設是64)。傳送過程中,每經過一個路由器,其值就減少1。直到其值為1的時候,就不再傳送。ttl=247,表示封包單程經過了8255-247=8個路由器。

time=1.53 ms:表示目標節點的「反應時間(此反應時間是如何計算的?筆者並不清楚)」。ms代表毫秒,us代表微秒。此值越小,代表兩點之間的通訊品質越好。

(2) ping 選項 目標節點IP位址之中,選項有:

-c N:表示總共要傳送NICMP封包給目標節點。預設的情況下,N是無限大(會一直傳送ICMP封包給目標節點,等到使用者下命令停止傳送為止)

-n:表示顯示時,只需顯示目標節點的IP位址,而不要顯示網域名稱。這樣節省連線時間。

-s N:設定此ICMP封包的容量大小(不包含ICMP表頭內的某些資訊,這些資訊共有8byte)Nbyte,而實際上的ICMP封包大小為N+8byte(N+8,即是執行ping指令後,所顯示的封包大小)。要注意,ICMP封包是被包含在IP封包內傳送的,IP封包會比ICMP封包多出20byte,所以,若IP封包的大小(N+8+20)大於所在網段的MTU,則封包會自動被路由器分割成適當大小,再予以傳送。

-t N:設定此包含ICMP封包之IP封包的ttl值為N

-M do:表示將包含此ICMP封包的IP封包,其表頭之旗標之DF值設為1。也就是說,將此封包設為不能分割的封包(預設是可分割)。因此,若此IP封包之大小超過該網段的MTU,路由器不能分割封包,會直接傳回連線失敗的訊息。此功能常用於檢查一個網段的MTU大小。

 

 

上一篇:linux ip

下一篇:linux traceroute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使用ip指令來觀察、設定網路參數:

ip指令的功能,有些和ifconfigroute重複之處,不過也有許多獨特的功能。總體來說,是比ifconfigroute來得完整。因其功能繁多,以下僅簡略介紹常用者:

(1) 觀察與設定網卡參數:

(1-1) 觀察網卡參數:

ip 選項 link show

可顯示主機上所有網卡參數。其中,選項有:

-s表示會顯示該網卡接收與發送封包的統計資料。

※ 無選項:僅顯示網卡參數。

(1-2) 設定網卡參數:

ip link set 網卡代號 參數

其中,參數有:

down:關閉此網卡,使之無法連上網際網路。

up:開啟此網卡,使之恢復連上網際網路的能力。

address 實體位址:將網卡的實體位址改為實體位址。注意:有些廠牌的網卡不允許使用者隨意更動實體位址。

name 新網卡代號:將目前的網卡代號改為新網卡代號

mtu N:將此網卡的mtu改為N

(2) 顯示網卡的IP位址、廣播IP位址、網段IP位址等等:

ip address show

(3) 觀察與設定路由:

(3-1) 顯示路由:

ip route show

(3-2) 新增路由:

ip route add 目標路由 via IP位址 dev 網卡代號

可新增一個路由,其Destination目標路由GatewayIP位址Iface網卡代號。其中,目標路由的寫法可以是一個主機的IP位址(192.168.1.60),也可以是一個網段的IP位址加上子網路遮罩(192.168.1.0/24)

(3-3) 刪除路由:

ip route add IP位址

可刪除一個其DestinationIP位址的路由。

 

 

上一篇:linux route

下一篇:linux ping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利用route指令來觀察路由、設定路由:

(1) 觀察本機所連線到的路由,其寫法為:

route 選項

(1-1) 例如,輸入route -n,會顯示一個「路由表(routing table),此表有八個欄位,如: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etric   Ref   Use  Iface

底下每一行,就是一個「目標路由」。各個項目說明如下:

Destination

所連接到的「目標路由」的IP位址。這個「目標路由」可能是主機,也可能是路由器。大部分的個人主機,都有幾個常見的目標路由如下:

1. 區域網路路由:這種目標路由的IP位址是主機所在之區網的網段IP位址,譬如主機的IP位址是168.192.0.100,那麼區域網路路由之Destination就是168.192.0.0。是本機對區網內其他主機連線時會使用到的路由。

2. 預設路由:其Destination必是0.0.0.0。是本機對網際網路連線時會使用到的路由。

※ 路由表的排序,是根據Destination從小網段到大網段,由上到下排列。

Gateway

該目標路由對外連接之路由的IP位址。若此項之值為*0.0.0.0,表示該目標路由無法對外連接。

※ 預設路由(Destination0.0.0.0)Gateway,就是本機對外連線時的所使用的路由,稱為「預設閘道(default gateway)」。

Genmask

該目標路由之網路遮罩。若此項之值為*0.0.0.0,表示該目標路沒有定義遮罩。

Flags

為幾個符號組成,每個符號都有各自的意義。常用的符號有:

U:表示該目標路由目前啟動中。

H:表示該目標路由是個主機。

G:表示該目標路由可以對網際網路連線。

D:表示該目標路由是個「動態路由(dynamic route)」。動態路由可以根據目前的

M:表示該目標路由在設定之後,曾經被修改過。

!:表示該目標路由不安全或者故障,因此不能使用。

Metric

其值是一個整數N。意思是,該目標路由與本機之間,還有N個路由。

Ref

此項目在Linux中無意義,可以忽略。

Use

此項目可忽略。

Iface

該目標路由之實體網路卡的代號。

(1-2) route 選項之中,選項有:

-n表示顯示時,只需顯示目標路由的IP位址,而非顯示網域名稱。

-ee:顯示目標路由的詳細資訊。

(2) 設定路由:

(2-1) 刪除路由表中的目標路由:

route del 選項 IP位址一 gw IP位址二 netmask IP位址三 dev 裝置代號

便可以刪除在路由表中,Destination之值為IP位址一Gateway之值為IP位址二Genmask之值為IP位址三Iface之值為裝置代號的目標路由。

其中,選項有:

-net:若目標路由是一個網段,就要使用這個選項。

-host:若目標路由是一台主機,就要使用這個選項。

註:gw IP位址二可以不寫,若不寫,表示要刪除的路由其Gateway之值為0.0.0.0

註:netmask IP位址三可以不寫,若不寫,表示要刪除的路由其Genmask之值為0.0.0.0

範例如:route del -net 192.168.1.0 netmask 255.255.255.0 dev eth0

會刪除在路由表中,各欄位資訊如下的目標路由: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Iface

192.168.1.0

0.0.0.0

255.255.255.0

eth0

(2-2) 新增路由表中的目標路由:

route add 選項 IP位址一 gw IP位址二 netmask IP位址三 dev 裝置代號

便可以在路由表中新增一個Destination之值為IP位址一Gateway之值為IP位址二Genmask之值為IP位址三Iface之值為裝置代號的目標路由。

其中,選項有:

-net:若要新增的目標路由是一個網段,就要使用這個選項。

-host:若要新增的目標路由是一台主機,就要使用這個選項。

註:gw IP位址二可以不寫,若不寫,表示要新增一個Gateway之值為0.0.0.0的目標路由。

註:netmask IP位址三可以不寫,若不寫,表示要新增一個Genmask之值為0.0.0.0的目標路由。

範例如:route add -net 192.168.1.0 netmask 255.255.255.0 dev eth0

會新增一個目標路由,其各欄位資訊如下: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Iface

192.168.1.0

0.0.0.0

255.255.255.0

eth0

 

 

 

上一篇:linux-ifconfig

下一篇:linux ip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使用ifconfig查看當前網路設定:

Ifconfig指令是針對有線網路所用。若要觀察無線網路的設定,需用iwconfig指令。

 (1) 輸入ifconfig後,會顯示當前主機中所有已開啟的網路卡(以網路卡代號顯示),以及其網路設定。如:

eth0      Link encap:Ethernet  HWaddr 00:1c:25:33:52:ee 

          inet addr:192.168.1.103  Bcast:192.168.1.255  Mask:255.255.255.0

          inet6 addr: fe80::21c:25ff:fe33:52ee/64 Scope:Link

          UP BROADCAST RUNNING MULTICAST  MTU:1500  Metric:1

          RX packets:738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frame:0

          TX packets:676 errors:0 dropped:0 overruns:0 carrier:0

          collisions:0 txqueuelen:1000

          RX bytes:733049 (733.0 KB)  TX bytes:121593 (121.5 KB)

          Interrupt:19

其中,各項說明如下:

eth0

網卡代號。通常以eth0代表第一張乙太網路卡。常見的還有lo代表「內部迴路測試」(並非實體)pppoe代表透過數據機連接網際網路後所產生的「虛擬網卡」,以及wlan0代表第一張無線網路卡。

HWaddr

此張網卡的卡號,也就是實體位址,又稱MAC位址。

inet addr

此張網卡所具有的IP位址(IPv4版本)

Bcast

此張網卡的廣播IP位址。

Mask

此張網卡之IP位址的子網路遮罩。

inet6 addr

此張網卡所具有的IP位址(IPv6版本)

UP

表示與此網卡有關的核心模組(或驅動程式)已被系統所載入。

BROADCAST

表示此網卡可以使用廣播IP位址。

RUNNING

表示此網卡正在運作中。

MULTICAST

表示此網卡支援multicast(多點傳送)機制。

MTU

此網卡的最大傳輸單位,以byte來計。

Metric

Linux不使用此設定,可忽略。

RX packets

自網卡啟動以來、到目前為止,此張網卡所收到的正確之封包數。其後,errors為錯誤封包的數量,dropped為所捨棄之封包的數量。

TX packet

自網卡啟動以來、到目前為止,此張網卡所正確對外傳輸的封包數。其後,errors為錯誤封包的數量,dropped為所捨棄之封包的數量。

collisions

封包發生碰撞的次數。若此值大於零,表示發生「網路塞車」。

txqueuelen

己方緩衝器之容量大小。以byte為單位。

RX bytes

自網卡啟動以來、到目前為止,此張網卡所收到的資料之總量。

TX bytes

自網卡啟動以來、到目前為止,此張網卡所傳送的資料之總量。

Interrupt

此為網卡的「中斷號碼(interrupt number)」。

註:當硬體接收到了某些資訊或指令且要求CPU馬上做出處理時,CPU就必須放下原先的工作去處理,故原先的工作會被打斷(這稱為硬體對CPU的「中斷」,每一種不同種類的中斷,都對應到不同的「中斷號碼」)。這時CPU會依據中斷號碼來判斷是哪種中斷發生了,並且採取相關措施(呼叫特定程式去處理)

註:亦可使用ifconfig 網卡代號,可專門顯示該網卡的網路設定。

(2) 修改網路設定:

ifconfig 網卡代號 設定

要注意的是,若隨便修改網路設定值,可能造成無法連上網際網路的結果。這時需用/etc/init.d/network restart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來重新恢復網路設定的預設值。

其中,常用的設定有:

IP位址:將該網卡的IP位址改為IP位址

netmask IP位址:將該網卡遮罩改為IP位址

broadcast IP位址:將該網卡廣播IP位址改為IP位址

mtu N:將該網卡的MTU值改為N。要注意,網卡的MTU值無法/etc/init.d/network restart /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來重新恢復預設值。

(3) 在原網卡上建立一個虛擬網卡(其實體位址與原網卡相同)

ifconfig 網卡代號:子名稱 設定

其中,常用的設定與上述相同。例如:

ifconfig eth0:kkk 192.168.1.105

可建立一個名為eth0:kkk的虛擬網卡,其實體位址與eth0的實體位址相同,且IP位址為192.168.1.105

(4) 啟動與關閉網路卡:

欲關閉一個正在啟動的網路卡,使其不能連線,可用:ifdown 網卡代號

欲啟動一個已經關閉的網路卡,使其恢復連線,可用:ifup 網卡代號

 

 

上一篇:linux 與網管有關的設定檔

下一篇:linux route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與網路設定有關的檔案(只介紹常用者)

(1)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此檔案紀錄著代號eth0的網卡(通常也就是主機上第一張乙太網路卡)的網路參數預設值。若主機上超過一張乙太網路卡,便可能有/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1(紀錄代號eth1的網卡的網路參數預設值)/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2(紀錄代號eth2的網卡的網路參數預設值)…等檔案。

※ 註:此檔案存在於傳統Linux作業系統(FedoracentOSRedHat…)中,但不存在於ubuntu作業系統中。

(2) /etc/resolv.conf

此檔案紀錄著DNS伺服器的IP位址。

(3) /etc/hosts

此檔案紀錄著本機內之私有IP位址,所對應到的主機名稱。

(4) /etc/init.d/network

此是一個shell script執行檔,當使用者在更改網路參數設定後,想要恢復預設值,可輸入/etc/init.d/network restart

※ 註:此方法於傳統Linux作業系統(FedoracentOSRedHat…)中有效,若是在ubuntu作業系統中則應該用/etc/init.d/networking restart

 

 

上一篇:linux chkconfig

下一篇:linux ifconfig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利用chkconfig指令,來設定「服務在開機後,是否預設為啟動」:

(1) run level

所謂的「run level」,是指系統在開機時的不同過程中,所處於的「執行模式」(常用的說法如:系統目前正處於某個run level之下)。在不同的run level中,所預設開啟的服務也不相同。共有七個run level,用數字0123456來代表。說明如下:

(1-1) 傳統Linux作業系統(FedoracentOSRedHat…)run level

run level

名稱

說明

0

Halt

系統正在關機時,就處於這個run level 0之下。

1

Single-user mode

系統在進入「單人模式」後,就處於這個run level 1之下。

單人模式,也有人稱為「安全模式」或「救援模式」。在系統發生嚴重錯誤時,使用者可以藉由這個模式進行維修。

2

Multi-user mode(不許網路連線)

不允許連線的多人模式(無法由本機對外連線、也無法由遠端連線入本機)。和run level 3唯一的差異就僅僅是此run level 2不允許連線而已。

這個模式多半是用在系統維修完畢後,測試系統功能的。

3

Multi-user mode(允許網路連線)

允許連線的多人模式。通常,一般使用者在正常開機後若是以文字介面來操作系統,那進入的就是這個模式、並處於這個run level 3之下。

4

Not-used

這個模式是不能使用的,無須理會。

5

Multi-user mode(圖形介面)

允許連線的多人模式。通常,一般使用者在正常開機後若是以圖形介面來操作系統,那進入的就是這個模式、並處於這個run level 5之下。

6

Reboot

系統正在重新開機時,就處於這個run level 6之下。

(1-2) Ubuntu作業系統的run level

run level

名稱

說明

0

Halt

系統正在關機時,就處於這個run level 0之下。

1

Single-user mode

系統在進入「單人模式」後,就處於這個run level 1之下。

單人模式,也有人稱為「安全模式」或「救援模式」。在系統發生嚴重錯誤時,使用者可以藉由這個模式進行維修。

2

Multi-user mode(圖形介面)

允許連線的多人模式。通常,一般使用者在正常開機後若是以圖形介面來操作系統,那進入的就是這個模式、並處於這個run level 2之下。

345

 

ubuntu作業系統中,run level 345是不使用的。

6

Reboot

系統正在重新開機時,就處於這個run level 6之下。

(1-3) 另有Debain作業系統的run level,與上述兩者有些差異,在此不討論。

※ 註:要查看目前在哪個run level底下,可用 who -r這個指令。

(2) 查看目前系統上,服務「在開機後,是否預設為啟動」的情況:

chkconfig --list 服務名稱

其中,服務名稱可寫可不寫。若有寫,則只顯示該服務的預設啟動情況,若沒寫,則顯示系統上所有服務的預設啟動情況。

輸入此指令後,會顯示一些資料,每一行代表一個服務,其格式依獨立啟動型、統一控管型而不同,如下:

(2-1) 獨立啟動型的顯示格式:

服務名稱  0: 1:2: 3: 4: 5: 6:值  

其中,0123456這些數字指的是第幾個run levelonoff兩種,若為on表示此服務在系統進入此run level後是預設開啟的,若為off表示此服務在系統進入此run level後是預設關閉的。

(2-2) 統一控管型的顯示格式:

因本例是以xinetd作為super daemon,故統一控管型的服務,其預設啟動與否的資料是顯示在xinetd based services:這一行之下,其格式為:

服務名稱: 值

onoff兩種,若為on表示此服務在啟動xinetd後是預設開啟的,若為off表示此服務一直都是預設關閉的。

(3) 設定一服務「在開機後,是否預設為啟動」的設定值:

(3-1) 對於獨立啟動型:

chkconfig --level N 服務名稱 值

其中,N0~6的整數。onoff兩種,若為on表示設定此服務在第Nrun level中是預設開啟的,若為off表示設定此服務在第Nrun level中是預設關閉的。

(3-2) 對於統一控管型:

chkconfig 服務名稱 值

其中,onoff兩種,若為on表示設定此服務在super daemon啟動後是預設開啟的,若為off表示設定此服務super daemon啟動後是預設關閉的。

(4) 利用chkconfig來新增或刪除服務:

chkconfig 選項 服務名稱

其中,選項有:

--add:表示新增此服務。注意,在用chkconfig新增服務之前,若該服務是獨立啟動型,則在/etc/init.d/目錄之下應先建立此服務的daemon啟動檔(服務名稱為檔名)。若該服務是統一控管型,則在/etc/xinetd.d/目錄之下應先建立此服務的設定檔(服務名稱為檔名)

--del:表示刪除此服務。注意,若此服務正在運作中,則可能無法刪除。且隨意刪除服務也可能造成系統問題,故需三思而後行。

 

 

上一篇:linux 統一控管型daemon

下一篇:linux 與網管有關的設定檔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