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與備份有關的指令:

(1) dumprestore指令:

(1-1) 建立備份檔:

dump 選項 -f 備份檔名 檔案系統路徑掛載點

可以將該檔案系統路徑掛載點上的檔案系統,都打包裝入該備份檔之中。「檔案系統」,事實上就是一個磁碟分割槽。dump指令可以將整個分割槽內的檔案進行備份。而此指令可以應用在完全備份、差異備份、增量備份上。

其中,常用的選項有:

-S:僅顯示出製作此一備份檔需要用到多少磁碟容量(單位為bytes),而不進行備份。

-u:將這次的備份行動,記錄到/etc/dumpdates檔案中。要注意,ubuntu系統是記錄到/var/lib/dumpdates檔案中。建議此選項務必要使用。

-v:顯示出製作備份檔的過程。

-j:製作出備份檔後,將備份檔以bizp2來進行壓縮。若要這樣做,建議在副檔名加上bz2以做辨別。

-NN是正整數,其值為0~9。其意思是「差異等級」。意義如下:

差異等級:

意義:

0

表示要進行的備份是完全備份,備份出來的檔案稱為「0級備份檔」。

1

表示要進行的備份,是與0級備份檔的差異備份。備份出來的檔案稱為「1級備份檔」。

2

表示要進行的備份,是與1級備份檔的差異備份。備份出來的檔案稱為「2級備份檔」。

以此類推:

m(1<=m<=9)

表示要進行的備份,是與m-1級備份檔的差異備份。備份出來的檔案稱為「m級備份檔」。

這就表示,若要進行的是完全備份,則N要是0

若要進行差異備份,由於第一次差異備份檔是完全備份,故第一次備份時N0,往後每一次備份,N都為1

若要進行增量備份,由於第一次差異備份檔是完全備份,故第一次備份時N0,往後的第m次備份(1<=m<=9)N都為m。若要進行十次以上備份,則就比較麻煩了。

※ 註一(重要!):系統會自動分辨一備份檔是幾級的備份檔,但人是分辨不出來的。故建議,在建立一個m級備份檔的時候,最好將這個備份檔的副檔名寫為m。如某個第0級備份檔名為backup_diskA.0,那麼第1級備份檔之名稱可以寫成backup_diskA.1,以助人眼分辨。

※ 註二(重要!):系統要製作一個m級備份檔,有先決條件:

(※-1)第m-1級備份檔必須存在。

(※-2)備份第m-1級備份檔的行動必須被記錄在/etc/dumpdates/var/lib/dumpdates檔案中。故建議在使用dump指令時,務必要加上-u選項。

dump指令使用的範例如:dump -uv -0 ~/bak/backup_XXX.0 /dev/sda2

(1-2) 查看某個備份檔:

restore -f 備份檔名 -t

可以顯示該備份檔的備份日期、差異等級、掛載點、內容檔案、inode…等相關資訊。

(1-3) 比對一個備份檔與其掛載點兩者的差異:

restore -f 備份檔名 -C

可以顯示出該備份檔與其掛載點兩者「有哪幾個檔案是不同的」。

(1-4) 還原備份檔:

(1-4-1) 完全還原

restore -f 備份檔名 –r

(1-4-2) 選擇性還原:

restore -f 備份檔名 -i

輸入之後會進入一個「互動模式」,來讓使用者選擇要還原那些檔案。進入互動模式後輸入help,會顯示出所有在互動模式中可使用的指令。這些指令不在此詳述。

註一(重要!):無論是哪種還原,都是將備份檔還原至「當前目錄」。若是要還原至掛載點,必須先進入掛載點目錄,使當前目錄成為掛載點目錄才行。

※ 註二:若要還原一個m級備份檔,其步驟應為「逐級還原」:先還原0級備份檔、再還原1級備份檔再還原m-1級備份檔、再還原m級備份檔。

(2) dd指令:

此指令可以直接讀取磁區,來備份系統裝置內的檔案。僅在此介紹此指令的另一個功用:建立大型空白檔案。語法如下:

dd if=/dev/zero of=檔案名稱 bs=N1單位 count=N2

其中,N1N2是正整數,單位可為K(代表Kbyte)M(代表Mbyte),若不寫,則代表byte。建立後的檔案,名為檔案名稱,其大小為N1*N2(單位為單位)

 

 

上一篇:linux-檔案備份

下一篇:linux-例行性工作

arrow
arrow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