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移動檔案位置:

(1) mv 選項 來源路徑 目標路徑:可將來源路徑上的檔案給移動到目標路徑上去。若目標路徑上已存在檔案,則原本在目標路徑上的檔案會被覆蓋。

(2) mv 選項 路徑一 路徑二 路徑三 目錄:可將路徑一路徑二路徑三(可以有任意個路徑,不限三個)上的檔案都移動到目錄之下。

這個命令,同時也具有幫檔案改名的效果。

說明:(1)(2)選項可寫可不寫,其字面值可以是(只介紹常用者):

-f:若目標路徑上的檔案毀損或正在使用中,或其他理由而使移動行為遭受阻礙,則強制進行移動。

 

 

上一篇:linux 刪除檔案

下一篇:linux 取得路徑中的檔案名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刪除檔案:

rm 選項 檔案一 檔案二 檔案三:可同時刪除多個檔案(可以有任意個檔案,不限三個)。

說明:選項可寫可不寫,其字面值可以是(只介紹常用者):

-r:刪除非空目錄時所用。

-f:若欲刪除的檔案因某些理由而使刪除遭受阻礙,則強制刪除之。

 

 

上一篇:linux 複製檔案

下一篇:linux 移動檔案位置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複製檔案:

(1) cp 選項 來源路徑 目標路徑:可將來源路徑上的檔案給複製到目標路徑上去。若目標路徑上已存在檔案,則原本在目標路徑上的檔案會被覆蓋。

(2) cp 選項 路徑一 路徑二 路徑三 目錄:可將路徑一路徑二路徑三(可以有任意個路徑,不限三個)上的檔案都複製到目錄之下。

說明:(1)(2)選項可寫可不寫,其字面值可以是(只介紹常用者):

-r:複製目錄時所用。

-f:若目標路徑上的檔案毀損或正在使用中,或其他理由而使複製行為遭受阻礙,則強制進行複製。

-s:在目標路徑上建立來源路徑檔案的symbolic link,即是俗稱的「捷徑」。

 

 

上一篇:linux 檢視檔案資訊

下一篇:linux 刪除檔案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檢視檔案資訊:

利用 ls 選項 進階選項 檔案名稱 來顯示檔案資訊。

(1) 選項進階選項均是可寫可不寫。

(2) 檔案名稱可寫可不寫。

沒有寫檔案名稱的話,就顯示當前目錄下的檔案資訊。

沒有寫檔案名稱的話,若該檔案是個目錄,則列出「該目錄下檔案」的資訊,若該檔案是個普通檔案,則顯示「該檔案」的資訊。

(3) 選項的字面值與其說明:

-a:顯示隱藏檔資訊。

-A:顯示隱藏檔資訊,但不顯示「當前目錄.」和「當前目錄之父目錄..」。

-d:只顯示「當前目錄.」的資訊。

-f:顯示的結果不進行排序(預設會進行排序,依檔案名的開頭字母,從az排先後)。

-F:在檔案名末尾標記一個符號,表示該檔案的類型。如星號 * 代表可執行檔、斜線 / 代表目錄、等號 = 代表socket檔、管線號 | 代表FIFO檔。

-h:若顯示檔案資訊時,有顯示檔案容量大小,則顯示容量大小的單位以KMG等來表示KbMbGb

-i:顯示檔案的i-node號碼。

-l:顯示檔案的詳細資訊,如權限、擁有者、群組、容量、修改日期等。註:某些linux系統中,ls -l 也可以寫作ll(兩個L的小寫)。

-n:顯示檔案的詳細資訊,和-l功能差不多。惟二和-l不同的地方,在於顯示使用者時不顯示帳號而是顯示UID,顯示群組時不顯示群組名稱而是顯示GID

-r:顯示檔案資訊時,依檔案名的開頭字母,從za排先後。

-R:將所有子代目錄中的檔案一併顯示。(不建議使用,因為太花時間、佔版面。)

-S:顯示檔案資訊時,依檔案的容量大小來排序,而非依檔案名稱。

-t:顯示檔案資訊時,依檔案的修改時間來排序,而非依檔案名稱。

(4) 進階選項的字面值與其說明(只介紹常用的)

--full-time:完整地顯示檔案的修改時間時。把年、月、日、時、分、秒都顯示出來。

 

 

上一篇:linux path環境變數

下一篇:linux 複製檔案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按此前往linux完整教學目錄

 

 

PATH 環境變數:

(1) Linux之下,一個指令就代表一個執行檔名,該執行檔通常被放在根目錄之下的bin目錄內。要執行一個命令,最正統的作法即是呼叫此命令執行檔的完整路徑。如要利用pwd命令查看當前目錄路徑的話,就是呼叫pwd命令的執行檔: /bin/pwd

(2) 而為何使用者只要在命令列輸入pwd,就能達成和輸入/bin/pwd一樣的效果?那是因為Linux為了提供使用者方便,創造了一個「PATH 環境變數」,PATH 環境變數的內容包含了許多路徑,當使用者輸入一個命令(如pwdecholsmkdir等等)時,系統會在「PATH 環境變數底下的路徑」內去搜尋,是否有與該命令的執行檔,若有,則執行之。若無,則回傳錯誤訊息:command not found

(3) 觀察PATH變數內容:利用echo $PATH 顯示結果如:

/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usr/games

路徑與路徑之間用冒號來分隔,這表示PATH底下的路徑有/usr/local/sbin/usr/local/bin/usr/sbin/usr/bin/sbin/bin/usr/games。注意,這些路徑的先後順序是有意義的,因同一個命令執行檔,可能在不同路徑下同時擁有,這時系統在搜尋命令執行檔的時候,就是按照PATH中路徑的先後順序來搜尋,執行最先被找到的那個命令執行檔。

(4) 如果把一些執行檔(如shell script執行檔)給放到PATH變數內容下的路徑中,則此執行檔在任何目錄下均可用檔名執行。

(5) 若欲增加$PATH變數中的路徑,可用此命令:PATH="$PATH":路徑名。如此一來,新增路徑中的執行檔,也可在任何目錄下用檔名執行。

 

 

上一篇:linux 目錄操作

下一篇:linux 檢視檔案資訊

文章標籤

埃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